CQ9电子城市之美,在于精致;城市管理,在于精细。今年以来CQ9电子,莱芜区城管局紧扣全区 “项目提升年” 重点任务,锚定市城管局 “四个一” 总体工作架构,遵循城管 “11274” 工作思路,全力攻坚环境卫生、垃圾分类等七项核心任务,推动城市容貌向“精细管理”跨越、城市品质向“持续提升” 迈进,全面擦亮城市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慧化管理的 “莱芜名片”。
道路保洁提质增效。攻坚道路颗粒物红色路段,实施 “高压冲洗 + 洗扫 + 雾炮” 联合作业模式,推行 “一路一策”、“错时保洁”、“白 + 黑” 不间断作业机制,全面降低路面污染CQ9电子。截至6月底,全市道路颗粒物红色路段已连续四个月实现 “零莱芜”。推动保洁范围从平面向立面延伸,将公交站牌、路名牌、果皮箱、隔离护栏等 “城市家具” 纳入一体化综合保洁体系,让城市家具保持常新。目前,莱芜区道路保洁实现机械化清扫、人工捡拾、人机结合保洁的全覆盖,城市每一处细节都洁净如新。
背街小巷焕新升级。以 “细微处见真章” 为导向,全面开展城区支路街巷环境综合整治,重点对 10 条背街小巷实施 “达标类” 提升。针对卫生死角、垃圾桶破损、墙面斑驳等问题逐一销号,鼓励各街道挖掘历史文化底蕴CQ9电子、优化商业业态,推动背街小巷从 “解决当下问题” 向 “长效精细管理” 转型。目前,同心街、南园街、汶水北路、爱心路 4 条街巷已完成整治,昔日 “脏乱差” 变身 “特色巷”,成为承载文化记忆、彰显人文气息的城市新景观。
公厕服务暖心升级。全区 99 座公厕实行全天式开放,推行 “一厕一保洁” 专人负责制,采取 “即脏即清” 动态保洁模式,明确标准化保洁流程,确保全时段洁净。同步提升公厕服务能级,20 座公厕配套建设城管驿站,配备饮水机、打气筒、空调、充电器等便民设施,成为户外劳动者的 “暖心港湾”;改造老旧公厕,重点升级排水系统、翻新设施及外立面,让市民如厕环境更舒适、更温馨。
设施建设强基础。对吕花园压缩垃圾站进行 “全链条改造”,从主体改造、更换垃圾压缩设备到渗滤液系统、路面外观进行全面升级,彻底解决周边居民 “投放难、气味大” 问题。全面更新城区200余个破损垃圾桶,新增四分类收集点 46 个,改造简易投放点 112 处,让垃圾分类设施 “触手可及”。严格执行垃圾清运 “日产日清” 机制,对 20 辆清运车辆统一刷漆、张贴标识,联合执法部门强化清运监管,既保障清运效率,又守护空气质量。
宣传教育入人心。开展“跟着垃圾去旅行”“垃圾分类进社区”“小手拉大手”等主题活动 20 余场,覆盖师生 3000 余人次;在城区 50 余个社区推行“桶边指导日”“分类大家谈”,发放家庭指引单页3000 余份,吸引500 余户家庭参与。通过“沉浸式体验 + 互动式引导”,让垃圾分类从“政策要求”变成“生活习惯”,浓厚氛围日益彰显。
占道经营规范整治。开展占道经营百日提升行动,发放《致流动摊点经营者的一封信》5000 余份,劝导整治占道经营、流动摊贩 2800 余起,让街道 “还路于民”。开展广告牌匾百日攻坚,清理违规牌匾、广告条幅 1252 处,清除牛皮癣 1400 余处,让城市 “脸面” 更清爽。
死角清零不留盲区CQ9电子。纵深推进垃圾死角 “清零行动”,将整治范围从主城区延伸至偏僻区域、城乡结合部及区县交界带,联合多部门 严查乱扔乱倒违法行为。今年以来,累计排查清理生活垃圾死角约50余处,整治建筑垃圾200余 处,城市“隐蔽角落”逐渐洁净。
违建治理防控并举。深入推进 “高风险住宅小区” 违建排查整治,联动属地街道(镇)做到 “早发现、早处置”。重点突破新建小区违建难题,通过宣传教育、执法检查及部门联动等方式,强力拆除凤凰城、香山名郡等违法建设。上半年累计拆除违建 3180 平方米,实现了还空间于民、还绿地于民。
重拳治理建筑垃圾。严格建筑垃圾工地源头、途中运输、末端消纳全链条监管,执行 “一案三查” 机制,实现闭环式管理。构建“智慧监管+精准执法”体系,利用智慧渣土平台、无人机巡查以及工地摄像头等构建全方位监管网络,开展执法检查 120 余次,查处抛洒滴漏、随意倾倒等违法行为 99 起,从源头遏制渣土污染。
从洁净的街道到焕新的小巷,从规范的分类到严格的管理,莱芜区城管局正以 “绣花功夫” 深耕城市管理,用 “为民初心” 雕琢城市品质CQ9电子。下一步,莱芜区城管局将持续以精细管理为笔、以民生需求为墨,让城市更加宜居、更具魅力,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 “精致莱芜” 中感受幸福温度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